导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职业教育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值此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召开之际,各地凝练了一批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以供海内外借鉴。
山西水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以水利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举全校之力服务水控集团,全面对接山西省水务产业,实现毕业生七成入职水控、八成稳定留职、九成晋升骨干,学校承接企业全员技能培训,切实解决了水控一线技能人才短缺难题,与水控集团形成了长期耦合共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供给主渠道,打造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水控集团”)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全产业链水务水利企业,下辖二级子公司32个,遍布山西各县域,在职员工2万余人,据统计,自2011年承接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以来,水控集团工程项目规模年增长率超20%,每年新增一线人左右,而市场可提供的相关人才严重不足,出现了技能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干不了的困境,对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同时,水控集团一线岗位的技能要求高,不仅要掌握设备使用、维修维护技能,又要兼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水利新技术,还需持证上岗。然而,组建之初,水控集团新进员工所学知识一般滞后于企业需求,专业技能水平薄弱,无法胜任岗位要求,并且6成以上没有从业资格证书,无法直接上岗。水控集团需要对新进员工进行3-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才能取得上岗资格,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
山西水院以解决水控集团人才需求痛点为出发点,依托基地,遵循“本地招—精准培—送上门—包售后”模式,统筹推进育训并举、职前职后一体培养,强化制度、机制和资源保障,形成了“一校一企协同共生”的发展格局。
共建基地,精准对接需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山西水院深入了解水控集团需求的关键抓手。山西水院与水控集团在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共建水利产教融合中心。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以200人为一批次轮流到基地开展岗位实习。教师与企业导师实行主辅岗共上一堂课,协同教学、同吃同住,专业教师在基地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真正了解企业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不准确、时间滞后的难题,实现了岗位及技能需求对接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聚焦“水控”,明确培养定位。坚定为水控集团培养技能人才是山西水院的重要战略转向。山西水院坚持集全校之力服务水控集团,明确了上善若水、技能过硬、扎根一线“水控人”的人才培养定位。调研了解到,学校毕业生很好地胜任了水控集团施工、运维等各个水务产业链岗位要求。同时,在其他水利企业也表现出较好的岗位迁移能力。
锚定岗位,优化专业布局。水控岗位需求变化是山西水院专业动态调整的重要牵引。山西水院锚定水控集团59类一线岗位,对接企业岗位(群)职责和能力要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新增智能焊接技术等2个新兴专业,关停金融科技应用等8个无关专业,改造水利工程等5个传统专业,将30个专业调整为24个,形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3个骨干专业群和“智慧水利技术”1个支撑专业群,实现了专业与水控集团一线岗位的全方位对接。
对标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山西水院将水控集团岗位能力要求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学校立足水控集团59类岗位能力要求,明确“水泵机组巡检”等327个岗位职责;提炼了“机组开停操作程序”等1038个专业知识/技能点,结合企业工法、标准和规程等生成“泵站运维”等242个知识模块,根据实际生产任务需求,重构“水泵及泵站运维”等84门模块化课程;校企共同开发了59个技能培训包和31本新形态教材,打造了“技能实用、弹性灵活、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互兼互聘,打造双导师队伍。双导师队伍是培养水控集团亟需人才的有力支撑。山西水院制定并实施校企人员互聘互兼管理办法,聘请企业62名资深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在实训基地为学生授课;企业邀请学校171名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兼任员工,在基地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学校为企业导师按课时发放课酬,打造了一支具备水控集团岗位技能、积极性高的双导师队伍。
首先进行本土招生。山西水院根据水控集团工程所在县域,结合就业岗位结构变动及数量设置,精准制定招生方案,面向全省11个设区市和117个县级行政单位,分片分区由教师和当地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招生小组,向当地生源讲解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设置和职业发展情况,组织实地参观,引导学生选择与当地企业运营范围、技能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专业,鼓励当地报考,当地就业。
其次展开精准培养。山西水院定位生源地企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定位实际项目需求,开展师生共研,定位企业文化需求,贯穿职业素养教育。在认识实习、岗位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前往生源地企业实习实践,实地体验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推行以企业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师生共同承接水控集团实际项目、自主设计与运行校内实训基地、研发及运营校内污水处理设备,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开发文化育人实践课程、开展“盐湖博物馆志愿宣讲”“善水冬泳挑战”等文体活动,建成“千人宣讲团”,坚持人人都上游泳课,提升了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职业素养和对水控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采取定向就业,破解人才瓶颈。山西水院通过开设“扎根水控”等主题的就业指导课程、表彰就业先进典型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一线的就业观、积极到生源地水控企业对口就业。水控集团在山西水院设立了4个就业奖学金项目,对于优秀学生给予1000-3000元/人的奖金激励。校企双方每年共同举办至少2场“‘就’在水控”专场招聘会,企业拿出70%左右的用工岗位供学生选择,实现了双方满意就业。
另外还开展职后培训。山西水院坚持“送上门、包售后”,积极承接水控集团员工技能提升、学历晋升、竞赛比武等培训任务。学校开设水文勘测工、水工监测工、闸门运行工等15个专项工种的技能培训及评价,提升职工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能力;积极开展自学考试、函授等学历提升培训,支持在职职工获取本科及以上学历;校企每年共办“致敬劳动者”等多场技术比武大赛,促进了职工的岗位关键能力提升。近3年,累计支持3250名职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123名职工职称晋升、1256名员工学历提升、107人成长为省级技能大师。
山西水院紧密对接水控集团人才需求,构建了校企共生共育、共赢共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为水控集团输送了大量一线岗位人才,也推动了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现了利益深度绑定、校企双向奔赴。
技能供给扩大,支撑企业发展。山西水院每年向水控集团一线余人,占到骨干专业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其中超8成能稳定留职,不少毕业生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近3年山西水院为水控集团开展员工培训达30.3万人天,较好解决了一线技能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干不了”的痛点。例如,2021届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张浩,入职后扎根一线岗位、磨炼技术技能,仅2年就成长为水控集团驻外项目部合约审核组组长,打破常规的5年成长周期,节约企业人才培养成本100余万元。
办学水平提升,彰显“五金”成色。山西水院现有专业与水控集团一线%与岗位标准紧密对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与水控集团联合开发的《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等5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R+现代水利专业群实训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学校申报的《基于教育新生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系统化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就业渠道稳定,学生发展更优。山西水院携手水控集团,实现了一线岗位准“包就业”,毕业即能对口就业,既为企业提供了稳定人才供给渠道,又增强了学生职业发展底气。与2021年相比,2023年山西水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提高16.36个百分点,毕业三年晋升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毕业生满意度提高1个百分点,专业对口率提高8个百分点,学生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率提高5个百分点。
文化育人融入,锻造吃苦精神。山西水院构建了水利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形成了以“水滴石穿”为核心的水利文化育人机制,让学生了解水利、爱上水利、扎根水利、奉献水利,鼓励他们到水利最需要的家乡一线年,参与善水冬泳挑战活动学生2100余人次,在鼓乐、篮球等国家级文体比赛中获奖13项,以体育活动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怕吃苦的职业精神;编写了《山西故事》校本文化教材;浪花快板宣传队获省级青年文明号,文化育人成效被山西青年报、新华网、山西日报等媒体报道。
校企共同出海,获得国际认可。山西水院依托水控集团承接的尼亚Kaps大坝和辅助结构施工国家重大项目,建成台骀工坊,组织“水利工程+中文+水文化”培训,年度培训尼亚本土员工661人,填补了中国职教在尼亚的空白。与水控集团联合开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标准获塔吉克斯坦教育部认证并推广,“水工建筑物”等4门课程获塔吉克斯坦大使馆、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总部认证。
招生就业两旺,增强辐射影响。伴随校企协同育人改革不断深入,山西水院就业出口更加畅通,企业、社会、学生、家长认可度持续提高,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与2021年相比,2023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个百分点。学校白继中校长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中国教育报、中国水利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办学专题报道。学校为汾河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专业支持和人才保障,汾河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获习点赞肯定。完美体育网页